2020理财产品能买吗

1、2021年理财产品是买长期的好,还是短期的好?

天下谁能不识君

大家好,我是天下谁能不识君,做了多年大堂经理,今天和大家聊聊理财产品。

随着理财理念不算断深入人心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理财、了解理财。这也导致了各类理财产品的火爆,但是,还是有很多人对理财并不是十分了解,他们只是人云亦云,盲目的跟着亲朋好友投入到理财大市场中,有的朋友导致损失惨重。所以,自身掌握正确的理财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。

2021年理财是买长期的好,还是短期的好?

所谓理财指的是对财务(财产和债务)进行管理,以实现财务的保值、增值为目的。

理财产品同样是五花八门,让人选择起来眼花缭乱,完全不知从哪里入手。目前适合普通大众投资的资产:银行活期存款、银行定期存款、银行理财产品、国债、券商集合理财、P2P、公募基金等等,下面我做了一张表格,方便大家快速了解这些资产:

2021年理财是买长期的好,还是短期的好?

当然,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,这里给我加一些建议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合理理财:

第一,做好充分准备。无论是什么理财投资,不要贸然进场,首先我们要了解行业情况,在开始投资前,我们需要加强对金融行业知识的学习,多多学习理财技巧,知己知彼百战不殆。

第二,分散理财投资。在投资前,我们要对各个理财产品进行筛选,看其在以往收益和在投资人中的口碑情况,挑选出最安全且收益较好的产品,投资时资金切忌太过集中,分散投资最靠谱。

2021年理财是买长期的好,还是短期的好?

第三,关注行业动态。在投资时,除了要学习理财知识,平时还要持续关注行业动态,了解各个行业的最新资讯,时时掌握行业动态,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。

第四,小额投资实践。无论挑选到多好的产品,我们第一次投资的时候都要谨慎,可以小额试水,一方面了解平台的状态,另一方面也能做到降低风险。新手只有通过不断实践,把学习的理财知识与实践相结合,不断累积经验,从菜鸟蜕变为理财高手。

2021年理财是买长期的好,还是短期的好?

好了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,我是天下谁能不识君,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留言哈,大家一起讨论下。

2、关于2021年投资理财的一些思考

老弟说基

我差不多从大二,也就是2017年开始投资,比起很多朋友,我的投资历程可以说是相当短暂的,但我感觉我的投资并不单薄。这几年时间时间里面尝试了很多投资,从高中自己做小生意到大学里面创业,成为一个学校传媒公司的小老板,再到大二初次尝试投资基金然后很快接触股票,再到投资虚拟货币(也就是你们所说的比特币),基本上这些年投资的品种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。

我从开始投资也是谨慎的不得了,生怕被骗了,再到投资上瘾(可能跟很多朋友一样,整天在看市场,看新闻,看各种关于投资的东西),再到现在投资深入研究,多关心宏观新闻。也算是一个进步,或者是在不断进化吧。但从这么几年的投资经历来说,即使市场再惨淡,我也从未放弃过(自认为投资收益还将就吧,也可能是赶上了好的时代)。经历了这么多,我开始变得异常平静,开始理解了做时间的朋友。

我的很多粉丝朋友大部分都是从2019甚至2020年才开始投资的吧。那我今天也给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的一些看法。其实两年不到基金投资经验可以说是很短的,但是我知道每个人的投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,有些朋友已经有了很快的进步,但有些还是停留在怀疑阶段。

其实投资理财这个事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,比如我们开店也是需要承担前期成本和辛苦的学习时间,汲取很多经验教训的;我们工作,投资的是自己时间和自己的劳动,其实同样也会面临失业、找工作,或者感觉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。我们其实就应该正确去看待我们的投资,有时候就不可能回报成正比,开店亏损不光与你开服装店还是餐饮店的品种选择有关,而是与投资者本身如何管理有很大关系的。

投资内容:

最近这两天也一直在关注两会的动态,总结2021年前2个多月的形势。我个人还是非常欣慰的,毕竟从历年来看,1、2、3月都是比较困难的,春季行情结束后基本都会来一场较大幅度的回调,这次回调更是来的快、准、狠。但我觉得其实空间够了,但时间还不够。因此我个人觉得今年还是一个宽幅震荡的行情。

从两会的内容和前期的情况来看,我今年必然是会加大定投的投入、增加固收+投入、降低我的投资杠杆、降低股票型基金的投入。这也算是我整体的投资操作上的一些改变,毕竟我从去年就讲了,今年我会降低我的投资预期,更偏向于防守。

从投资的方向来看呢,我基本上会围绕三条主线展开:港股基金、疫情后周期、安全。

1、港股基金

其实我从去年就一直在说这个问题,虽说近期港股基金回撤较大,但也是受全球市场或者A股市场影响。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,有回撤是很正常的,这并不能改变港股相较于A股的高性价比。因此我仍然会继续坚定地持有港股相关基金。

2、疫情后周期

疫情后周期不同于顺周期,顺周期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,从去年一直到现在都有非常好的表现,目前来看确实还没到风险点上,但是越往后肯定也是风险越大,就像前期的白酒、新能源车一样。涨得越高、风险越高这是肯定的。

相反疫情后受益的板块(包括机场航空、传媒、文旅、餐饮酒店)目前来看很明显是低估的,甚至到现在为止都还没启动,我个人认为是性价比极高的方向,他的盈亏比是相当诱人。但这里面其实也有一些问题,那就是这类板块的基金目前还不怎么有,不知道机构是怎么看待的。或许过几天一季度基金持仓公布之后就会有体现了。

3、安全

这同样也是一个超级大的方向!包括:信息安全、国防安全、种子安全甚至还有环境安全在里面。这里面肯定就会有选择。

信息安全主要包括国产替代,国产替代就绕不开科技、信创。这两个板块很明显是国家非常强调的卡脖子行业,一定会大力扶持的,而且现在来看,他们的业绩、估值都是相当低的!这里面的信创性价比也是太高了,我实在是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继续下跌,能回撤多大。科技里面的半导体可能是很有争议的,所以可以考虑仓位配置小一点。

国防安全其实这个提了很多年,各种分析师也是总是说今年的军工不一样,但我也看不懂哪里不一样,毕竟他跟我们老百姓平常的生活离得太远了,并且两会报告来看,今年国防预算并没有出现超预期,所以我个人其实是一个中立态度,我也不太懂,所以确实不会怎么去配置了。

种子安全有点像国防安全,我确实也不太研究得懂,没看懂他跟以前的不一样点在哪里。毕竟这玩意的利润都是得到严格控制的,涉及到真正的民生就不太有多大利润产生(类似于我们的铁路运输,这东西你想盈利好像太难了,更应该看作一个民生福祉工程)。

环境安全这个就涉及到两会的热词:“碳中和”了,这个真的是太火热了,但是碳中和说到底其实也就是环保、新能源嘛,这个东西前期涨的太多了,并不是说没有机会,而是我觉得不太适合我这种将风险放在第一位的投资者。

总结下来

1、今年收益预期降低

2、混合型基金配置比例降低

3、固收+基金增多

4、方向上看港股基金、疫情后周期板块、科技板块

当然了任何一个行业或者方向在一段时期内涨幅过快或者过多,我都会进行再次调整的。

最后还是那句话,资本市场是残酷的,千万不想着来这里捞一把就跑这件事。投资一定是与内心做长期斗争的事!

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:投资是用时间换空间!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